金丝燕的故事—1982年大洲岛燕窝的故事

大洲岛,古称独州,也称楼上燕窝岛。其意是地位独特,景观独特,物产独特。在万宁市东南海面约3海里处,由南北两座山头和一条沙滩构成方圆4.8平方公里,是海南省沿海最大的岛屿,国家级海洋型自然保护区。大洲岛有南罗、大架、暗岩燕洞三座。每年春天,燕鸟就在洞顶端的岩百缝夹深处,吐丝筑巢做窝,这里上不能下,下不能上,太阳照不到,雨泼不进,漆黑一片,每年清明节前后,趁着风平浪静,当地渔民便拖着特大的竹竿,备好的梯木,游进洞去,利用岩洞外宽内夹的形势,架起云梯,爬上洞顶,然后由一位身材瘦小,经过专门训练的人,带着蜡烛、电筒、铁钩钻进洞去,把楼上燕窝钩摘出来。据鸟类学家中山大学周宁垣教授称:海南岛亦有产楼上燕窝之金丝燕,并于早年采得标本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,我国鸟类专家冼耀华,前往大洲采集楼上燕窝标本,确认群居大洲岛的是金丝燕。
这种燕鸟经鉴定为戈氏金丝燕(淡腰金丝燕Aerodramus germani)。至目前为止,我国各地从无发现。这说明群居大洲岛的戈氏金丝燕,是我国雨燕科唯一无双的珍稀燕类。
冼耀华在1982年夏天在大洲岛上,承当地渔民协助,采到一种金丝燕标本。冼先生对其进行描述:两性相似。上体黑褐色,翅、尾及头顶稍暗,背部羽毛隐具灰白色,腰羽浅灰褐色,形成一道淡色腰斑。下体灰褐色。嘴细弱,向下弯曲;附踉裸露。虹膜暗褐;嘴黑色;附踉紫红(剥制后成乌褐色)。
1982年6月3日采到一个楼上燕窝标本,窝呈新月形,浅黄白色,半透明,质地稍硬,大小为75×25毫米,窝深约7毫米,重,13克。
1982年三次入洞,第一次采窝时,在洞中见不到金丝燕;第二次采窝时,能见到金丝燕,但窝内没有鸟卵;第三次采窝时能见到成鸟、鸟卵甚至雏鸟。
大洲岛的金丝燕,1980年代最大群体还有200多个。由于掠夺性采窝,繁殖受到严重影响,现在几乎看不到了!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博士谈楼上燕窝):楼上楼上燕窝
楼上燕窝长期优惠拼团中,扫描二维码 即可享受拼团价代购购买 折扣低至6折!!!比批发价还便宜
需要了解任何一款楼上燕窝
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团长微信
1.本站进货均从香港楼上大宗批发价采购,正品质量保证,假一赔十。
2.本公众号里所包含照片视频均为在楼上实际采购时真实拍摄。
3.楼上燕窝贴纸有新改进,日期,品名,进货批号 一应俱全(贴纸上最佳食用期,参看详情中介绍最佳食用日期),本公众号团购楼上燕窝都提供楼上红色礼盒。